中医体质辨识仪作为中医健康状态辨识体系中的一项重要内容已被广泛应用在慢病管理中。文章通过对慢病管理现状和中医体质辨识应用的分析,探讨了慢病管理中中医体质辨识干预技术的特点与优势,干预策略的效果与评价,以期发现不同体质与疾病演进之间的密切关系和内在联系,体现“预防在先,防重于治”的慢病管理理念,融入“健康状态,准确辨识,科学干预,三级预防”的中医健康状态调养方法,为慢病管理进行预测并实施积极干预,为慢病科学合理、差异化管理提供理论依据。
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简称慢病),已成为困扰和影响我国老年人健康的主要因素之一,针对老年人慢病的健康管理是保障老年人群健康的基础工程。中医“治未病”理念,特别是其中的中医体质辨识方法,是近年来中医药参与公共卫生服务中慢病管理应用最多的项目。
与慢病管理实践的途径和方式必将有助于促进和提高我国老年人群健康水平,也必将使其成为中国特色公共卫生服务项目中慢病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
中医体质辨识仪《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规范(2009年版)》《老年人中医药健康管理服务技术规范(2013年版)》均将中医体质辨识纳入我国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实现了中医药首次进入国家公共卫生体系,截至2016年底有1.65亿老年人进行了体质辨识与健康调理。2017年中医体质辨识被载入国务院《中国防治慢性病中长期规划》,列入“十三五”国家公共卫生服务清单。目前,中医体质分为9种基本类型,中医体质辨识为从养生避邪的个体预防进入群体预防提供了有效路径与核心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