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体质辨识仪

    中医体质辨识仪在“治未病”中的地位及作用

    1 体质辨识在“治未病”中的地位和意义

    1.1 体质辨识在“治未病”中的地位

    体质辨识是“治未病”基础。不同的人有不同的体质,体质构成的基本要素是个体的形态结构、生理功能和心理状态等,如个体的肤色、形态、举止、饮食习惯、性格心理特征,以及对季节的适应性、对疾病的易感性等都可以反映出一个人的体质。平和质的人,精神健旺,气色明润,目光有神,言语响亮,耳听聪敏。而偏颇体质的人有其不同的病理性气色。

中医体质辨识仪在“治未病”中的地位及作用


    而每个人在生命的不同阶段都会有不同的体质特点,生老病死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年龄的增长,个体的发育在每个阶段都伴有独有的体质变化,体质表现为结构、功能、代谢以及外界刺激等方面的个体差异性、多态性,对疾病的易感性,以及疾病传遍的某种倾向性、动态可变性等特点。“治未病”体现的是预防思想,由“未病先防”“既病防变”和“愈后防复”三个部分思想组成 [2]。从健康到疾病,从疾病到传变及愈后防复,都体现出预防的作用,而面对不同个体对不同疾病的预防,则更体现出体质辨识的重要地位。只有充分认识到体质辨识在“治未病”中的地位,才能建立“治未病”的医疗健康体系。

    1.2 中医体质辨识仪在“治未病”中的意义

    (1)中医体质辨识仪可以针对个体体质偏颇差异而采取不同的疾病预防措施。体质的特点是不同个体在未病时即有的不同表现。体质的偏颇反映出素体体质的的阴阳寒热等有所失调,从而对疾病的易感性和预防性体现出差异性,为了增强对疾病的抵抗力,需要从中医体质辨识仪的角度出发,针对个体差异积极采取措施改善体质 [3]。

    (2)中医体质辨识仪针对个体发病后,根据体质偏颇差异而进行相应干预治疗,防止疾病的传变。体质类型信息能表达个体在生理病理方面的某些表现特点,对致病因素的反应强度等。平和质的人,发病后的免疫机制可以快速对疾病做出抵抗,减少相关疾病的发病风险;偏颇体质的人,发病后因致病因素的反应强度差异等原因,可能无法快速对疾病做出抵抗,易引发相关致病因素导致的疾病。通过体质辨识,可以迅速的从发病群体中挑出体质偏颇者,帮助其加强对其易感因素的预防,起到“既病防变”的作用。

中医体质辨识仪在“治未病”中的地位及作用


    (3)中医体质辨识仪通过改善体质,从根本上防治疾病。改善体质是治未病,改善证候是治已病。对疾病的态度,中医讲究防治,判定为某种体质并考察该体质患病倾向性,掌握病发后发展变化的趋向性,就能够把握体质生理病理与疾病变化的规律,在未病时改善体质、养生并预防疾病的发生;在疾病发生后,也能针对性阻断该疾病进一步发展与转变。在预防和治疗疾病过程中,中医通过四诊合参、辨证论治,还要辨识患者病前体质状况,即辩体结合辩证,从根本治病,为未来的身体素质打下基础。


山东医联达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鲁ICP备18028891号